在日前举行的电信终端产业协会(以下将简称为taf)2024年度第二次会议上,来自40余家互联网企业、终端厂商、安全公司的近110名代表,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自动续费测评规范》(以下将简称为《规范》)中的自动续费服务标准基本达成一致意见。据悉,下一步将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的指导下,推进相关标准的发布。
据了解,《规范》是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将简称为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牵头,于2023年9月启动标准编制工作,覆盖服务明示、内容提供、续期提醒、取消订阅四个关键环节,对10个典型场景提出16条规范建议,其中包括开通前应在显著位置向用户告知、开通时同步提供单次服务选项、免费试用不得与自动续费绑定、服务提供与明示内容一致、续费前5日以显著方式提醒用户、为用户提供便捷退订方式等。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相关服务的快速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以付费服务为核心的业务模式也被广泛采用,近年来诸多app都推出了自动续费功能。但部分消费者在使用了初次优惠试用后,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转入付费服务,但取消相关服务却异常困难,部分app的自动续费也因此频频遭到投诉。据黑猫消费投诉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期间,与自动续费相关的投诉达70011次,消费者损失超过两千万元。
中国消费者协会对此表示,目前自动续费的投诉主要集中在开通付费服务前的侵权问题和服务过程中的权益保障问题两方面,主要为部分app开发商以低价、免费试用等形式诱导消费,服务到期后app开发商未尽到有效提示义务,强制提前续费,消费者取消自动续费以后、已付费服务被立即终止,自动续费退费难、关闭自动续费后仍被扣费,以及无法联系人工客服等。同时中国消费者协会还进一步表示,目前网站和app的各种付费会员种类繁多,消费陷阱不在少数,有的首月优惠、次月高价,有的默认勾选、擅自扣款,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相关法学专家表示,自动续费的核心问题是相关厂商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财产安全,例如app在获得第一次授权后,就不再发送通知,导致消费者无法获知自动续费详情。同时由于部分自动续费的提示信息不够“显眼”,导致消费者在不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开通了付费会员。而且在卸载app完全不使用的服务的情况下,部分app仍在自动扣费。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已于7月1日起施行。其中就有规定,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